吸管妞导读
“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40年前,义乌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县,人多地少、资源匮乏。40年后,义乌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
为什么义乌在4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是什么力量让义乌成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国际化城市!听听老义乌人@楼仲平 怎么说!
楼仲平接受丹麦电视台采访视频:
https://v.qq.com/x/page/y082989up9z.html
文字篇(楼仲平口述):
鸡毛换糖给义乌带来了……
义乌为什么能够发展到今天?并不是义乌人有多聪明,并不是义乌交通多便利,资源丰富,这其实和拨浪鼓密不可分,是义乌人几百年“鸡毛换糖”下来,在思维当中形成了对商业的深刻认知,从而影响到义乌的发展!
“鸡毛换糖”时积累的商业认知:
比如,我跟着父亲去挑货郎担之后,我学习到了一些义乌货郎的商业认知。比方讲“出六进四”,意思就是在你所能挣到的钱当中,“六个”必须给别人,“四个”留给自己。
在商业活动中,如果你能站在客户的角度,让利于客户,服务于客户,超越顾客的期待,你会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四个”。
所以,表面上你给了他“六个”,实际上你获得的是“四个”加“四个”加“四个”…… 生意会越做越好。这样一种简朴的道理,实际上在挑货郎担当中就已经影响了我们。
再比如,我们在山区挑货郎担,需要找一户农家借宿,那也是有规矩的。
第一,你不能进他的房间,不能进入客厅,你只能在侧房或者在屋檐下借他的稻草搭一个小铺子睡觉。
第二,你不能影响他的生活,你烧饭只能在他不烧的情况下,借用他的锅烧饭。
第三,你在早上出门挑货郎担之前,必须要把农户的水缸挑满水。每一个春节,我们必须花两天时间到山上砍柴,因为自己烧饭的柴必须自己去砍,而且只能多砍,不能少砍。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规矩,但实际上到了现代商业社会,还是一样的原理:你跟别人合作的时候,你要换位思考,你不能给对方添麻烦,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你要获得共同的利益才可以持续更久。
这样一种最淳朴最简单的规矩,当时我们不理解,后来我们办企业之后,原有的这些认知都被我们所认同、所消化、所引用,从而让自己在企业经营当中比一般的人有了更多的认知和自省。
义乌精神
另一方面,义乌之所以形成小商品流通中心,义乌人骨子里所具有的特征发挥了作用,也就是义乌精神。
第一,勤耕好学。这可以体现在义乌人从挑货郎担开始,到做生意办企业的方方面面,义乌人都是很勤劳,肯吃苦的。
第二,刚正勇为。义乌人很正直,敢拼,敢闯,敢承担。
第三,诚信包容。义乌有个称呼,叫做没有围墙的城市,任何外面的人进来,义乌人都是欢迎的,无论你是非洲人、欧洲人,还是美国人、日本人,穷人还是富人,义乌人都非常欢迎你来义乌发展。长此以往,外地人对义乌人就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印象,觉得义乌人不欺生,能包容,好合作。
这样一来,大家对义乌就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认知和口碑,愿意到义乌来的人越来越多,从而形成了市场,形成了今天的全球商业流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