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认知当中,一根小吸管“几厘钱”,用过就扔了,是典型的“低、小、散、弱”小商品。但他却偏偏不信这个“邪”!
2月18日,浙江之声电台《浙广早新闻》,推出了《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报道之《义乌“吸管大王”楼仲平》。一根吸管究竟如何创造奇迹?快来聆听浙江之声电台节目揭开疑惑吧!
一根小吸管创造奇迹,
这样的“吸管大王”你了解吗?
浙江之声对话楼仲平
来源:浙江之声(ID:zhejiangzhisheng)
记者:王小亮、义乌台 报道
从一个货郎担,到名气传遍世界的企业家。系列报道《我和我的祖国》今天推出《义乌“吸管大王”楼仲平》。
在双童吸管的研发车间里,楼仲平拿起一根淡黄色的吸管放在口中,轻轻的一咬,伴随着清脆的咀嚼声,楼仲平将这根吸管吃了下去,他告诉记者,这是公司新开发的可食用吸管,即将全面投入市场。
楼仲平说,这是玉米淀粉做的,在水里不会化,冷水可以放两个小时。这种吸管在可堆肥条件下45天就可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100%完美降解哦!
▲45天即可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的“双童”生物质可降解吸管!
注重创新,这是楼仲平这么多年来能将一根小吸管做到全球领先的关键。在双童吸管的办公大楼一楼的吸管博物馆,一根看似简单的吸管,却蕴藏着高科技在里面。
楼仲平介绍,像这种吸管就价值比较高,一根吸管就十块八块钱的,它里面有四项专利,十四五个配件,它有两颗玻璃珠,所以它解决了力学当中空气回流问题,还要解决两个人细菌交叉不会感染的问题,所以看似一根吸管,其实它还是涉及到很多的复杂科学。
除了创新,楼仲平极为重视专利技术。双童吸管从2003年之后开始申请专利,目前拥有200项左右吸管产业的专利。世界上三分之二跟吸管有关的专利,都在“双童”。可以这么说,无论欧洲、美国、亚非拉都有“双童”的产品。
因生活所迫,楼仲平14岁就跟着父亲,挑起了货郎担,做起了鸡毛换糖的生意。
楼仲平回忆,当时家里地少人多没饭吃,一直到1978年1979年,他们还吃不饱肚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想去挑货郎担,从而让自己能够吃上白米饭。
一路从货郎担到1992年义乌篁园市场投入使用,楼仲平才真正跟小小的吸管结缘,因为人勤快,脑子有活,渐渐地,没人愿意做的吸管生意被楼仲平当做宝贝生意来做,而且越做越大。
1993年的一年,楼仲平就挣了二三十万,也就是一个月可以挣两三万块钱,那在当时来讲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当时日用百货700多个摊位,到了93的年底的时候,他基本上做到了整个品类的第一名到第二名。
挣到钱后,楼仲平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以及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说到这里,楼仲平不无骄傲的说,虽然只是一根小小的吸管,“双童”在世界上有绝对的话语权。
楼仲平说,企业标准1996年开始,到现在把吸管行业全世界的标准全部捏在手上,起草了三项省级标准、四项国家级标准、一项ISO国际标准,某种程度上,他们站在了一个全球最高的高度。
有人搞房地产,楼仲平坚持做吸管,别人做电子商务,楼仲平还是做吸管,别人看到哪里来钱快,就钻到哪里,而楼仲平丝毫不动摇。如今的楼仲平,会花很多的时间,到各大院校去讲课,将自己的经营理念、将自己的管理经验传播出去,在他看来,时代赋予了他机遇,他更要懂得感恩。
他说,非常庆幸和感恩这样一个时代给他所带来的预期。特别是自己正好与改革开放同拍,与义乌市场的发展同步,与国家发展命运形成共同体。虽然55岁,他没有放下也没有说要去享受。还在很努力带着他们的团队,希望把他们的企业,希望把这个行业,希望推动这个产业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