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双童”楼仲平受邀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科技创业中心和近200位MBA的研究生,分享其独特的创业思维。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思维碰撞!现场都发生了什么呢?快跟着吸管妞一起看看吧!
停不下来的交流互动
在听了这场由“创新思维”贯穿的课程之后,大家的思维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互动问答环节时,大家的提问都非常的踊跃!
互动环节结束后,大家都还意犹未尽,纷纷来找楼仲平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互动,还相互添加了微信,楼仲平很快就被“包围”啦!
热烈的全员反馈
回去之后,楼仲平还收到了全场近200位同学对当天课程的热烈反馈!一起来看看同学们都说了什么吧!
到底是怎么样的课程,能让大家的思维受到了如此大的冲击,让大家的反馈热情如此高涨呢?跟着吸管妞来一探究竟吧!
01
用“思想”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
课程开场,楼仲平就开始“破界”,引导大家:跳出故事,跳出经验,用演绎推理的方式,探寻商业背后那些看不见的真相和商业思维中最底层的原理,从而强化大家的思维,开启大家的第二系统,再结合自己的实践所知,形成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楼仲平以“双童”为例:很多人来“双童”参观都觉得“双童”的硬件很好,但是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破界”,你看到的“双童”只是你思维当中的“双童”,要了解‘双童’为什么会这么做,企业这样做的底层逻辑在哪里,一味照搬仿制是没有意义的!
紧接着,楼仲平通过一棵树的图片,再次引导大家思考:我们通过图片能看到树的树干、树枝、树叶等,但是真正决定这棵树的树根,却并不能直接看到。
所以,看不到的东西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反而往往是事物的根基和底层逻辑!
在瞬息万变的科学时代,唯有突破你的“感官”,用“思想”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
02
认知产品与商品的内在逻辑
接下来,楼仲平带领大家认知创业者会遇到的一个最基础的问题:
认知产品和商品。
大家在认知自己的创业项目、产品时,会存在一种“隐含假设”,我们很容易被它所限制,形成固定的思维认知。
因此,我们要打破对产品的“隐含假设”,突破思维的“牢笼”!
比如,“双童”在2003年,第一次打破了吸管的“隐含假设”:一根吸管只能拿来喝饮料吗?就不能做出情感交流工具吗?不能做成玩具吗……
在这个过程当中,“双童”实现了从产品思维向商品思维的转变。
它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即通过不断地要素拆解,找到相对正确的“基石假设”,把它作为一个支点,从而撬动了思维。
“双童”通过不断的要素拆解与想象,解决了受众认同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认知到产品是组成商品过程内在的核心基础。
产品是组成商品过程内在的核心基础
因此,在认知产品的时候,需要用更大更广的角度,也就是需要产品拥有精神属性、文化属性,所以,传播非常重要。
“双童”的传播工作主要通过亮点营造、自媒体传播、价值观传播三大模块来实现。下图就是“双童”的文化传播树模型。
而在“双童”在对各大要素进行不断拆解的过程当中,也形成了独特的“三度思维”:
挖掘深度、拉大尺度、拆解细度。
独特认知、独特思境、独特人文。
由此,“双童”通过错位竞争和组合创新的方式,从产品价值网跳跃到商品价值网,实现十倍好!
03
创新到底是什么?
中国的企业走到今天,好做的、能做的、轻轻松松容易做的、都给我们做完了。红利消失殆尽下、有效的增长引擎只有一个:创新!
创新到底是什么呢?
楼仲平首先假设了一个命题:创新是永远完成不了的任务。
认知创新,需要创业者打开眼界,多去学习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运用天文学、生物学、物理学的宏观角度,理解在“自然规律”的演绎和进化。
由此可以发现,人类从物性、兽性到人性的层层进化过程当中,形成了喜新厌旧的应变反馈,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这就需要通过创新来干预,从而不断满足人们喜新厌旧的这种自然属性。
既然创新是“喜新厌旧”的应变反馈,那就说明,创新是有时间轴的。随着时间轴的后移,创新的有效性逐步递减的,原来的有效会变为无效。
所以创新是不断迭代的,靠“学”,显然是“学不到”,创新只能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
这就证明了楼仲平在前面假设的命题:
创新是永远完成不了的任务!
从而理解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理解创新是企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为之的干预。
最后,楼仲平希望大家对创新不要有畏惧。
创新和高技术、低技术没有任何关系,越是简单的创新越是有效。
我们要有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形成,最重要的是思维创新。“一根吸管”都可以,还有什么不可以!
亲爱的粉丝们,看完楼仲平的课程分享,你们是不是也有很多想法呢?快在文末留言吧,吸管妞期待着大家的精彩反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