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在线留言日本语EspañaالعربيةEnglish
 
企业介绍
企业文化
企业架构
企业荣誉
大事记
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
社会责任报告
质量信用报告
联系我们
 
 
 
 
 
员工难管理?农民工素质低?No!老板有素养才能培养员工高素养!
时间:2019-6-24    来源:文宣科     阅读2009次   

 吸管妞导语

 

天天喊着“尊重员工”,企业到底应该如何体现“尊重”?

无论怎么引导,员工还是不自觉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怎么办?

都说要打造“创新型企业”,但如果思维不创新,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今天,吸管妞给大家推荐一篇浙江新闻发布的《义乌双童:成就另一种高度》文章,从中就能找到答案哦!快来看看吧!

 


 

义乌双童:成就另一种高度

  

记者:龚望平 许雅文


“成就另一种高度”——走进重新装修的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童”)的办公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苍劲有力的7个大字,这是企业建厂25年来一直坚守的责任和使命。

 


 

“员工是‘双童’的核心资源。”在董事长楼仲平看来,从一家办在农村的“家庭作坊”到引领全球吸管行业发展的“隐形冠军”,“双童”不断成就新高度的核心竞争力是——人。

员工是创造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重要载体。善待员工就是善待企业,关爱员工就是关爱企业,提升员工就是提升企业,这是“双童”25年经营企业制胜的重要法宝。

 



 

“1996年,其他厂三四百块的时候,我们的工资就六七百了。”衢州人杨小慧是创始人级的老员工之一,在“双童”已经20多年了,仍然坚守在基层当仓管员。半年前,“双童”打造的全球首个吸管博物馆开业时,杨小慧作为员工代表和董事长楼仲平、美国学者马克等嘉宾一起在主席台参与剪彩。

 


 

“双童”的这些年,杨小慧收获了很多,包括现在的家庭。如今,她和丈夫蓝建飞住在厂区宾馆式的标间里,一年从“双童”领走的工资加起来有十几万元,不仅在老家造了新楼房,前年还买了小轿车。

 


 

事实上,在进厂的第二年,杨小慧换过一次工作,可对比了‘双童’的福利和“和蔼”的老板后,她又回到了“双童”。“工厂附近的副食店,我们的员工可以赊账。” 杨小慧笑着说,“双童”的待遇好,连她农村老家的人都知道。

有一年,村里的10000多斤桔子滞销,眼看着就要全部倒掉,心里着急的杨小慧“越级”冲进了老板的办公室,向楼仲平求助。没想到,老板不仅一口气买下了5000多斤给食堂当员工福利,还允许她带家人去附近夜市卖,还免费提供仓库,没几天就全部卖掉了。

 “村里人都夸我们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和其他外出打工的人不一样。”因此,很多亲朋好友都托杨小慧帮忙找工作。这些年,她先后介绍了三十四个亲朋好友来“双童”上班。和杨小慧有同样经历和感受的人还有很多公司总经理李二桥。

2002年,他在130多人的竞争中,抢到了位数不多的“理管工”名额。“其他条件都差不多,我能进来是因为我哥是老员工。”十多年来,在李家兄弟的影响下,从安徽蚌埠陆续来双童工作的已有一百多人,“我们村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来厂里干过。”

16岁初中毕业就进“双童”,在“双童”娶妻生子,一干就是18年。从普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而立之年升任总经理。在“双童”这个大家庭里,李二桥童话般的成长经历,很好地诠释了这家企业价值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双童”招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老员工介绍来的人可以优先录用。楼仲平也很赞成企业内的员工成为情侣、夫妻。在他的观念里,一个个小家组成“双童”这个厂家,只有把“家“留下,才能真正的留住员工。因此,“双童”也从没有出现过“用工荒”。

 



走进“双童”,不管在什么岗位、什么场所,都能感受到了尊重。按三星级酒店标准建设的员工宿舍, 24小时供应热水,卫生有专人打扫;开放式的阳光厨房,配1.5万元一套的柚木座椅,员工的打分影响餐厅的奖金;还有“五星级”的公共洗手间,洗手区、烘干区、手纸区等配置齐全。

 


 

“只有尊重员工,帮助他们完全解决了后勤方面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心甘情愿地留在企业,全心全意地投入生产。”楼仲平坦言,“双童”的机械化程度在提升,但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数量庞大且结构复杂,尊重和沟通是管理员工最有效的办法。

 


 

近十年来,“双童”员工的流动率每年都保持在30%以下。其中,工作了5年的员工约150人,10年以上的员工有70多人,15年以上的老员工也有十几人。这些老员工是企业的骨干,占目前企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另一组数据是,最近几年,在设备和人员没有增加、产量没有的情况下,利润在逐年递增。

这与“双童”“懂得尊重”是分不开的。


 

走进“双童”厂区,第一印象是环境很整洁、卫生。在员工宿舍区,装修了十多年的白墙有些泛黄,却找不出一个手印或鞋印。这是为什么?楼道口的一块标语牌似乎道出了答案:环境好,是因为有您!

 



 

“员工永远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楼仲平的观点是,良好整体素质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从个人到集体、从习惯到自然的日积月累。除了硬件之外,习惯也需要制度的规范与强化。

作为一种与嘴直接接触的食用工具,吸管产品不太容易出问题,出问题一定是在卫生上。要保证吸管的品质,员工必须首先提升卫生习惯。在无尘车间里,绝对不能吐痰、扔垃圾,甚至包装里不能出现一丝头发。

“厂区卫生每月检查8次,寝室每月2次,食堂的边边角角每月检查一次。为了能看到真实情况,我们时不时会在凌晨突击检查。”李二桥还是卫生检查小组成员。他告诉记者,在“双童”,如何打扫卫生就有260多页的细化标准。

 




有了标准之后,就可以将行为量化,并计入考核。“合格为1分,如果得1.1分,那么工资将乘以1.1,这样打扫卫生就和切身利益挂钩起来了,每个人就有了积极性。”李二桥说。而在“双童”,这样的管理规章类文件共有3500多页,集成了几本厚厚的制度汇编书。

2002年前,楼仲平管理企业事无巨细,每天车间、仓库、机修、送货、采购……忙得累倒了,住院9个月才康复。回来后,发现他在和不在,企业是一个样。“但管理人员都还不足以让我信任。”于是,他尝试抽身,开始写企业规章制度,有意培养“接班人”。

而从日本考察回来后,楼仲平的思维变得很活跃,因为“转变的尺度大、变化快”,而且简单、粗暴、刚性地管理、执行,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很多员工都适应不了,尤其是对年轻员工反而是越压迫越不行。因此,“双童”曾遭遇过 “罢工”,部分车间的生产一度停产数天。

楼仲平对此心有余悸。不过,这次变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严重。在旧管理层以怠工方式退出历史舞台后,以李二桥为代表的“新生代”管理团队站稳了脚跟。回顾当年,楼仲平总结道,不管是选择离开,还是继续留任,背后都是员工与时俱进的需求。

“当时,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更新楼总的个人微博,发现他思想变化很快,我根本来不及消化。”2011年,西安姑娘孟竹燕入职“双童”的第二年,就感到了压力,摆在她前面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学习,要么辞职。

“苏格拉底说,无知本身是一种道德缺陷。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认识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理解和认同双童的科学发展观。”孟竹燕说,“双童”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很好地满足了年轻员工的学习需求。

“双童”尊重员工的学习需求,建立覆盖全员的学习会制度,将员工文化学习与职业升迁挂钩,将学习成绩列入员工长期职业发展当中。每周雷打不动都有两期全员学习大会,各部门还有小课,即使是保洁阿姨、门卫,每周都要求学满10小时。

 



“素质再差的人在五星级宾馆里也不会随地吐痰,这就是环境带给人的压力。”楼仲平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最有效的管理一定是员工自律,而自律的本身需要高度趋同的意识形态,需要内心取得员工的认同。而学习交流,让越来越多员工有了认知、自知;制度规范,则让越来越多员工形成自律、自觉。

企业保障“客户至上”,关键就在“员工自觉”。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5年来,“尊重”——早已熔入每一位“双童”人的血液里。这体现在企业和员工和谐而多元的劳动关系上,表现在厂区布置、部门设置、管理模式等方方面面。而“尊重”是相互的,越来越多的员工愿意留在双童,心甘情愿用努力工作来回报这份尊重。

“只有企业活下来,才有资格谈尊重。”从鸡毛换糖起家的农民企业主楼仲平,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

而所有的经营核心,归根结底都要靠人来落实。这一点早已成为“双童”人的共识。因此,公司一切制度的变革、管理的创新、组织的调整、战略的规划,都是围绕着“劳企两利”这一导向展开的。

两年前,“双童”把老板和高管全部“赶出”独立办公室,取而代之的是在一个透明、平等、开放的区域内集中办公:一抬头,就看到老板做事;一转身,就能和同事沟通;一提问,就会有人来解答。

 




 

办公区格局的简单变化,背后是企业在充分尊重劳动的前提下,打破行政体制机制篱笆,实施目标管理和层级开放,弱化上下级关系,让管理者与员工平等就坐,开放事物性争论和跨部门沟通。

一天下午,接到客户关于一件产品包装袋封口有问题的投诉,销售员葛烨一转头就上报给了部门经理陈廷江。陈廷江不用跑出办公室,就能组织质检、生产等部门开协调会,决定由质检经理陈学森带队连夜去福建了解情况。

接下来的两天里,陈廷江一边与前方小组沟通,一边在办公室组织开协调会,直至问题完全解决。而这起投诉的整个协调沟通过程,办公室的其他同事都看在眼里。“不用跑来跑去,工作上的事情在办公室就能解决。”正如“90后”文宣科经理周上所言,办公区拆掉的是墙壁,打通的却是人心。

“双童”,管理创新创造着越来越大的价值。“双童”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张国俊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2004年,因“理念不合”,他从分管销售副总经理的位置辞职回了老家江苏。在辗转几家企业后,他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更认同的“双童”,不再当下属,而是出任新公司的总经理。




2008年成立的进出口公司由“双童”负责出资,而楼仲平承诺不干预公司经营和管理。这种多元化劳动关系的尝试,很快有了回报——张国俊组建的新团队,年销售额已经突破3000万元。

2015版《双童经营哲学》的第三十四条中,对“价值追求”有这么一段描述:公司要为员工的发展创造一个共享平台,使认同“双童”文化的优秀员工真正受益。在“双童”,和张国俊一样成为合作型的“员工老板”还有张勇军、朱发新、黄慧贞等数十人。

这些人每年都会回来聚聚,他们与“双童”依旧是命运共同体。“卖多少拿多少,不用租仓库、不会有库存,让我们的创业更有优势。”张勇军坦言,有了老东家的支持,让他在跨境电商创业降低了投资成本50万元以上。“我的创业成功,70%的功劳归双童。”

现在的楼仲平,无疑是一个幸福的老板。他始终选择把企业创造的价值更多地分享给员工,从而不断地鼓励员工去创造更大的价值。在成就员工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和企业。

 


 

“变成为这个时代没有选择的选择。”楼仲平认为,企业管理者的思维非常重要,在危机意识的助推下,他跟自己的新任务是:通过自身地学习,去进一步推动学习型、创新型“双童”的建设,从而实现“双童”人从辛勤劳动转向科学劳动、创造性劳动。

 
 
首页了解双童产品中心资讯动态视频联系我们在线留言日本语EspañaEnglish
版权所有 © 2002-2008 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义乌市北苑路378-379号
电话: 0579-8567 9778, 8567 9789, 8567 9800 传真: 0579-8567 9555 E-mail: St@china-straws.com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38312号-1   技术支持:中国日用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