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提起吸管,大家是否会联想到以下几点:
一根吸管就是“几厘钱”;
吸管就是用来“喝饮料的”;
吸管是典型的低、小、散、弱,薄利多销的小商品;
做一根吸管必然是传统制造企业,有机器就能生产。
那么,“双童”是如何打破产品思维的“隐含假设”,将“吸管”做得与众不同,成为全球吸管行业领导者?
下面,楼仲平将用“屡战屡败、屡败屡退、屡退屡转、屡转屡升”这十六个字为大家分享“双童”的成长奥秘!
1
屡战屡败,屡败屡退
一根小吸管,在世人眼中是小产品、低成本、偏行业、低门槛的代表!在二十几年前,吸管只能按吨、箱、大包卖,利润以厘和分计。
我也曾算过一笔账:一根吸管平均销售价在8厘钱,刨除原料成本50%,劳动力成本15%~20%,设备折旧、物流等费用20%多,最后的纯利润只有大约10%。也就是说,生产一根吸管我们只能赚8毫钱,也就是0.0008元。
因此,“双童”在最初的10年,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以量取胜,不断扩大规模,以规模换效益,追求大客户,喜欢大订单,成为了吸管行业的巨头。
“双童吸管”生产动图展示
我记得当时的大客户往往一个单子就是几十个货柜,公司在接下来的 3-5个月需要专注做它的单子,无暇应接别的中小客户,不用满世界去找订单做。
但是,我又发现,在以量取胜的道路上,竞争者的身影越来越多,外商拿着巨额订单,让中国厂商互相压价。这样一来,企业的利润空间不仅越来越小,而且丧失了主动权。
而在这个过程中,“双童”开始造新厂房。由于受到日本客户的影响,我坚持要把新厂房建成高品质高标准的厂房。在相对高昂的成本压力下,“双童”在和同行的价格战中屡屡败阵。
久而久之,我们也意识到这样做没有利润,也顺其自然地把价格战的红海让给同行企业,退出了这场激烈残酷的竞争。这就是所谓的“屡战屡败,屡败屡退”。
2
屡退屡转,屡转屡升
退出价格战后,我们开始“屡退屡转、屡转屡升”。
首先,“转”就是差异化,别人做的我们逐渐不做了,我们做的别人一定做不了。“升”就是思维创新,引导企业升级到产业链顶端。
转:差异化转型
2003年开始造新厂房之后,“双童”也开始了转型。我们逐渐放弃了原先低价贴牌加工的“大客户”,同时提出了“两条腿走路”和“小客户原则”,决定国内外并重发展,有选择地接受一些有合理利润的长期订单。
我要求业务员在接单时,除了关注客户的体量外,更多的关注它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于是,“双童”逐步争取到了酒店、咖啡厅等大量原被忽视的小客户群体,这样一来,使“双童”有效地降低了部分客户过于集中所带来的企业风险,从而牢牢掌握企业经营的主动权!
升:思维创新
现在,不少人动不动就喊要创新,但是到底什么是创新?我一直理解创新工作的本质在于“思维创新”,就是运用新的思维,将原有要素进行不断“组合”,打破“固有”创造“未有”。只有用创新思维去做产品、做事业,才能改变自己乃至于整个企业的命运!
一、“五年发展规划”将创新作为首要工作
在和小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价格不太敏感,但是对产品品质、品类、品牌、创意等方面有更多的需求。于是,2005年,“双童”发布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明确“创新提升”作为首项工作,着力于产品创新、研发创新等工作。
“双童”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1年9月,“双童”又提出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持续创新”作为主要工作,要提高新品产出、提高新品比例、获取知识产权,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创新工作。
二、产品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变革
与此同时,我们成立了创新研发小组,建立了产品实验室,加大力度推动产品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研发,形成了“双童”规范的创新研发工作流程,并以创新作为推动企业转型的变革方向。
三、标准创新,掌握行业话语权
在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标准的重要性时,“双童”早在20多年前就意识到标准制定权和行业话语权的重要性。从1997年开始,“双童”先后主导起草了《聚丙烯饮用吸管》的行业标准、浙江标准、国家标准、ISO国际标准等国家级标准的编制工作,从而牢牢掌握住全球吸管行业发展的脉搏,获得了全球吸管产业的标准制定权和行业话语权!
四、文化创新,将“双童”品牌传播至大江南北
同时,我认知到一个好的品牌并不是完全靠广告砸出来的,于是开始培养文宣团队来运营自媒体项目,打造了创始人IP、团队IP、产品IP、文化IP等企业IP,通过多个自媒体平台对外传播企业文化,从而讲好企业的故事,将“双童”品牌传播至大江南北!
现在,我们通过“屡退屡转,屡转屡升”,摆脱了原先薄利多销的粗放经营,转变了大家对吸管行业 “低、小、散、弱”的传统认知,改变了吸管行业的传统发展方式,促进了整个吸管行业的产业链升级。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企业没有所谓的成功,只有不断地成长!不管是经营什么企业、制造什么产品,都应该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在不断地探索中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
“双童”的十六字方针中所蕴含的哲学,就是不断进行思维创新,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