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2019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浙江行”活动走进“双童”,来自香港传媒院校的20多位学子到“双童”进行参观交流。
近日,香港《大公报》刊登出了《“双童”第三代环保吸管“可以吃”》的专题报道,究竟小记者们在“双童”发现了哪些精彩亮点呢?快跟着吸管妞一起来看看吧!
1
“双童”第三代吸管“可以吃”
◆ ◆ ◆
大公报实习记者 张家敏义乌报道
吸管不仅不会造成污染,还可以吃?
近日,香港传媒学子们来到位于双童公司一楼的中国吸管博物馆 ,一排排颜色亮丽,形状各异的吸管映入眼帘。在创新吸管产品体验区,学子们还看到了各种通过拓展嫁接而形成的创新类吸管,有风车吸管、卡通吸管、爱心吸管及眼镜吸管等,十分有趣。
最让学子们感到好奇的,是五颜六色的可食用淀粉吸管。据介绍,这款吸管采用天然淀粉制成,通过加入紫薯粉、南瓜粉、菠菜粉等可食用淀粉,因而呈现出各种色彩。
这款可食用吸管可在冷饮中保持基本形态两小时,若时间太久会导致吸管变形,但不影响其使用。
据了解,此次“双童”推出的可食用吸管是继纸质吸管和可降解吸管后的第三代环保吸管,是历时5年"闭门" 研究后的最新成果。"5年时间,我们在和机器设备较真,也在和淀粉较真。" 楼仲平说。
“做 '淀粉吸管' 就要改良现有的生产设备,公司的厂房放不下,就另租厂房来做研发。除了核心动力部分是现成设备,前后工序所需的设备都由我们技术部门自行研发。研发最困难之处,是淀粉遇热、遇冷、遇水等环境状态都会发生变化,收缩、膨胀的比例都需要重复测算,耗时耗力耗材,5年间成吨成吨的半成品从研发车间被拉往生物发酵池,或者养殖场。” 但楼仲平对这些损失不以为然。
楼仲平认为, 相比起纸浆等其他环保吸管,淀粉吸管的成本更低、污染更小,淀粉价钱大约只是纸浆的四分之一,目前这款可食用吸管定价在一毛钱一根左右。全球掀起走塑热潮,淀粉吸管将是吸管行业全新的增长,我们已向欧洲等地的客商推荐使用,市场反馈不错。
针对塑料吸管生产是否会减量,楼仲平说: "企业在决定某一产品是否继续生产,并不会因为社会的舆论而做改变,这样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强调,企业生产主要看社会的需求,产品能否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而市场和顾客是利润的来源, 他们的需求是理性的,有背后原因的。
楼仲平进一步指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都会改变市场需求,带来不同的产品 "被淘汰" 和 "被发明" 。如早在2005年"双童"就制造出了可降解吸管,但之后两年销量却不佳,直至2018年占到了销售量的55%。他预计今年可降解吸管需求量会下降三分之一,因社会舆论关注点和市场需求的改变。
楼仲平认为,城市文明化进程中必然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我们所要做的是找到平衡。 他以日本为例,由于他们有良好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塑料并不会被认为是白色垃圾,因此不会杜绝使用塑料吸管。
2
古代流行的植物吸管
◆ ◆ ◆
大公报实习记者 聂杨铮义乌报道
你知道吗?我们日常使用的吸管,在人类历史上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苏美尔时期。
历史学家们发现,苏美尔人在酿造啤酒的饮用过程中采用了一种中空的植物茎秆,作为吸取啤酒的吸管使用。这种饮酒的吸管一般都有半人高,喝酒时把酒坛搁到地上,然后大家一起饮用。
无独有偶,在1200多年前的中国, 有“诗圣”之称的杜甫,也留下了关于吸管的线索。杜甫诗中一句 "黄羊饫不膻, 芦酒多还醉"。 其中的芦酒就是用芦秆插在酒桶里吸的酒。
关于"芦酒"的解释,明代杨慎在《艺林伐山.芦酒》一文中也说道 "以芦为筒,吸而饮之,今之咂酒也。"咂酒" 是羌族及苗族人十分喜欢的自酿酒,饮用时要先向酒坛中注入开水或清水稀释,再用芦秆吸饮。亲朋贵客来了,大家就围坐一圈,轮流吸饮, 吸完了再添水,直到味淡后再食其酒渣。
直到今天,苗族、羌族还保留着这一待客传统。用芦秆和麦秆作为习惯的使用虽然来源广泛,但由于植物本身味道也容易渗入饮酒当中而影响口味,后来人们又逐渐发明了纸吸管及塑料吸管。
3
赴日取经,斥千万元建节能降耗工厂
◆ ◆ ◆
大公报实习记者 苏璇义乌报道
“双童”吸管早在2003年就建设了厂房的整套节能降耗设施,将节能降耗贯彻落实在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楼仲平坦言:"其实我就是个商人,我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把成本降低,利润升高。"而节能降耗是一种压缩成本,增加产出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组织行为。
楼仲平曾经随日本友人桑原道昭到神户,打开了他认知世界的另外一扇窗户,原本封闭的他看到了 "除了中国之外还有一片宏大的天地,和如此先进的经营理念" ,这样一次日本之行让他受到了终身影响。他发现,日本社会和企业所谓的节能降耗、生态、环境是一种压缩成本增加产出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组织行为。而在中国,节能降耗往往被理解成是企业家的责任、精神、奉献。
回国后,楼仲平决心把"双童" 建设成中国最环保的工厂,决心建一个生态、环保、无污染的花园式工厂。为实现节能降耗的企业经营模式,他专门飞去日本,在北海道札幌的一家日企学习,后来又把日本北海道环境保护部部长请回义乌,帮助草拟厂房设计草图。为了建设这样一个节能降耗的工厂,楼仲平花费一千多万人民币。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为了 "双童" 长远利益的考虑,他决心投入并实践。
如今的"双童" 厂房,建设了雨水收集、废水回用、余热采集、垃圾分类等系统。二期厂房在节能降耗系统的建设上,还建成了一个全方位、低排放、低污染的,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模式。虽然初期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但楼仲平相信最终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效益。
对于建设节能降耗环保系统,楼仲平认为,是企业发展的一种经济交换行为,是“利他” 思维下产生的行为,但这种“利他”的本质还是在于“利己”,即为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