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这个世界并不是十分“友好”,在很多机会面前,人们总是更加青睐于“有经验”的一方。
比如很多人在工作上非常强调经验,每当客户提需求、提方向的时候,很多以“经验丰富”著称的员工会说:“你没干过,我的情况你不了解”或者“You can you up,你行你来干”,他们凭经验做事,谁提要求就怼谁。
那么,在这个时代,经验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近日,“双童”楼仲平受邀前往义乌工商学院授课《前瞻性经营思维的认知实践》,其中就讲到了这个话题。下面,吸管妞就结合该课程和大家分享:
154年前的《红旗法案》
1865年,由于惧怕汽车速度过快撞到行人,英国议会出于安全考量通过了一部《机动车法案》,即后来被人嘲笑的《红旗法案》。在这部法案中规定:每一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由3个人驾驶,其中一个必须在车前面50米以外做引导,还要用红旗不断摇动为机动车开道,并且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每小时6.4公里)。
英国红旗法案直接导致一个结果:让汽车等于马车,也扼杀了英国在当年成为汽车大国的机会,随后,汽车工业在美国迅速崛起。1895年,整整耽搁30年后,红旗法案被废除。到1896年“红旗法”被废止之前,英国对汽车的研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英国汽车发展史上留下了可悲和耻辱的一页。
在今天回想这个案例,我们会觉得很可笑。但在150多年前,英国人却郑重其事地讨论并颁布了这个法案。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这就是“经验”在作祟。我们现代人之所以觉得《红旗法案》很可笑,是建立在我们对如今汽车的认知经验上。而当时的英国人则是建立在对当时盛行的马车的认知经验上。
这说明随着时间的后延和时代的转变,我们的思想认知也会随之而发生改变。因此,在时代背景的转变下,我们原先认知的经验,可能让我们走在完全扭曲的路上而不自知。
正如熊彼特曾说:多少辆马车相加也得不到一辆火车。如果我们思维不突破,一直陷在自己的经验怪圈中,那么到今天,我们可能只有跑的更快的马车,而非发明出汽车、高铁和飞机。
正如创业者如果一味用过去的经验去决定企业的未来,那么如今社会上绝非能出现像华为、阿里、腾讯等科技独角兽企业。
我们不能否认和回避经验的重要性。许多时候,经验能够让我们少走弯路,减少犯错,提高效率,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决策。但是,我们也需要反向思考,“经验”真的可以完全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吗?又或者说,为什么有时候“经验”不再有效,反而成为了我们认知道路上的阻碍呢?
由此,我们需要认识一个词——“范式转换”。
范式转换下的中国制造业
1962年,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范式”概念。在此书中,“范式”指的是体系或范例,是在一个时代里人们公认的处理科学问题的前提,拥有系统的思想体系。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从根本上摧毁了科学的传统形象,认为科学不是连续的、积累的进步过程,而是范式转换的结果。
下面,让我们来理解一下这页PPT:
从这页PPT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经历了60000年;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经历了6000年;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经历了230年;而从信息社会过渡到智能社会,人类仅仅需要20年。这说明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范式转换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
在认知以上规律后,我们再来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百业待兴,信息相对闭塞,在以往的环境发展下、政策红利下,创业者有许多的创业机会,创业相对会容易一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红利逐渐终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冲击着整个社会快速发生巨变,要素成本剧增、人口红利消失、福利水平持续提高,我们发现,以往靠资源配置、人脉关系、人口优势等获得的成功经验已经逐渐失灵,原有制造业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开始失效。
当经验不变而事物不断变化时,经验就成了绊脚石!因此,如果你在信息化社会还一直局限在以往的经验里面,就会忽视外部世界的变化,人云亦云,失去基本的认知,从而错失了已经发生的机会。
那么,在如此高度透明又变化飞快的信息化社会,作为创业者,应该如何撇开大多数人都能看到的机会,撇开大多数人依赖的经验主义,撇开熙熙攘攘的寻常路,从而另辟蹊径,通过新思维去思考问题,并获得更好的机会?
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一根吸管的“思维蝶变”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说到“吸管”,就会习惯性的认知:
o 吸管就值几厘钱;
o 不过是用来喝饮料的;
o 质量上只要过得去、差不多就行;
o 不需要制订什么标准,研发什么专利;
o……
实际上,这些都是大家在认知事物时所设定的一种隐含假设。
所谓隐含假设,就是在你思考问题时,由于思维惯性或者过去的经历、习惯,下意识采取的看待事物的方式,结果是掉入了这些思维陷阱,而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选项。
在隐含假设的限制下,我们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认知,陷在旧范式里无法自拔。
但是,“双童”在二十多年前就打破了这种隐含假设,并不断内部追思反问:
o 吸管为什么一定是用来喝饮料?
o 吸管为什么一定只能卖几厘钱?
o 吸管为什么一定要塑料材质?
o 吸管为什么一定不会有品牌?
o ……
通过打破这些隐含假设,“双童”转变了二十多年前的经验认知,找到一个范式转换以后更为正确的基石假设,从而看到真相,破除所谓“吸管是天底下最难做生意”的认知!
再以义乌市场为例,二十年前,我们理解义乌市场的交易方式是客户交换、薄利多销、店铺展示;但在工业化范式到互联网范式的转换过程中,今天的义乌市场已经发生了逆转。范式转换下,“基本假设”的完全改变,引发了“交易方式”的巨大变革!
因此,如果你还是用以往的经验来看当下的义乌市场,会认为义乌市场的人流量不断下降,商业未来一定不容乐观。而实际上,一种全新的、虚拟的、更为快速和先进的商业交易方式正在占据义乌市场,从而引发义乌市场的巨大变革。
有一句话说得好: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如果我们还依据二三十年前的经验来判断当下和未来,不正是一次次的在翻找“旧地图”吗?
所以,当认知事物的隐含前提不同时,就自然产生了理解方式的差异。同理,在认知创业、认知工作等方面,我们都可以去尝试着打破隐含假设,去思考和反向追问,从而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
身处在巨变时代下,唯有敢于主动归零,拥抱不确定性,创业者才能有更大空间去接受未来的新视界;努力跳出原来的舒适圈、跳出原来的人际关系圈,才能促使自己重新融入进步的圈子、知识的圈子!
最后,还是用一个爱因斯坦的小故事做结尾,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启发:
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当教授监考考试,考完之后,他的助手跟着他走,小心翼翼的说:“博士,你为什么给同一班的同学出的考题跟去年的是一样?”
爱因斯坦说:“答案变了。”
我们今天就是这样,市场还是这个市场,行业还是这个行业,顾客还是这个顾客,你还是你,但是答案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