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妞导读
“双童”楼仲平登上《商界》杂志五月份封面故事,亲身讲述中国制造业的变迁。在全球推行限塑令的当下,人们会把“双童”当作研究样本,从“双童”的角度去看行业机会。所以大家总是容易去关注双童的变化,却很少有人看到楼仲平的变化。
这篇封面文章也许可以告诉你包括双童在内的中国制造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变化。
楼仲平登上《商界》杂志五月份封面故事
▲楼仲平规划中的创业体矩阵
记者手记
从传统意义来说,对楼仲平的采访算不上成功。尽管我们在双童公司来来回回逛了几圈,看了工厂每一个角落,但在董事长楼仲平这里,我们几乎没有听到他关于这家企业的分享。他更多在聊组织与个人的问题,如何走出组织僵化的魔咒,让每一个个体能都充满活力。
这不是一个典型的《商界》封面人物采访,但楼仲平聊的却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普遍困境。从创始人的领导危机,到谁来指挥炮火的自主权危机,再到分权不当的失控危机,以及最后陷入流程和规章的僵化危机。
这听上去更像是一个学者应该研究的话题,出身制造业的企业家们,一般来说,往往更关注研发、制造或者销售的问题,但楼仲平却更关注企业文化和员工成长。楼仲平说,这是因为吸管实在太难做了,他不得不从关注事里跳出来,去关注人。
在我的理解中,这是因为双童已经把吸管制造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成本的极致和规模的极致,但极致的背后就是极限,想推动吸管制造这根曲线继续成长太难了。
虽然有限塑令的利好、有奶茶行业、经销商客户的成长,但这些并不能再给双童带来过去那种高速的成长。双童需要一条新的成长曲线,楼仲平的回答不是某个新产品、新赛道,而是去解决组织的终极危机,通过创业共享平台打破组织的僵化,引入更多创业者一起来开拓新产品、新赛道。
这是看上去最正确也最难的路。
我无意去拔高楼仲平,但他所想要解决的,确实已经不再是双童的问题了,而是中国制造业,甚至中国企业都在面临的问题。
和传统学者不一样的是,楼仲平是一个从实业里摸爬滚打起来的商人,是行业内外关注度极高的“吸管大王”。双童,正好可以成为他实践自己思考和想法的一个实验场。楼仲平说,“对,就是这样。”但他又强调,不能为了自己思想的味道,而动了双童的业务根基,在公司面前,他始终保持着个人的低调和谨慎。
楼仲平和双童样本给我们的另一个启发则是,很多时候企业面临的困境,表面上看,是商业创新问题、组织活力问题,但根本上还是企业家的成长问题。要把企业和企业家分开太难了,尽管很多企业家并不愿意企业成为他自己的化身,但对那些还没经历过传承的第一代企业而言,如果组织有思想的话,大体就是这个企业家本人的思想了。
所以当企业经营遇到极限,需要寻求更多突破的时候,最佳的路径,其实是企业家自己需要寻找思维上的突破。
中国商业从来不缺实干家,缺少的是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