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吸管在200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04-26 09:33:02 作者:曾航
或许有点意外,在这个财富大量蒸发的年份,世界上最不值钱的商品,利润却在回升。比如吸管。
一根闪着荧光的彩色吸管,平均售价约8厘。平均每卖出100根吸管,楼仲平才可以赚到8分钱。
去年这个时候,这肉眼难辨的8分钱利润,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涨价、出口退税下调、加工贸易政策收紧的重压下,差点就像一根头发丝似地崩断。楼仲平领导下的双童——这家位于义乌的全球最大的吸管生产商,度过了1994年创办以来最艰难的时光。
而今天的金融危机,却让这8分钱再度复活
“自从去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的社会成本下降了60%。”楼仲平说,如此大幅度的“减负”,使得在外需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吸管的盈利水平反而好于去年。
如今,楼仲平的订单已经排到几个月以后。一辆辆满载吸管的集装箱车驶出厂门,经过义乌国际物流中心附近的雪峰路,驶往宁波的港口。目前,双童的产量约占世界吸管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吸管大王”并不是孤立的幸运儿。最近一个月,雪峰路又开始堵车了,为加班验放集装箱车辆,这里的海关关员有时要忙碌到深夜11点——在过去一年里,这条被赋予风向标意义的马路曾一度冷清。
据金华海关驻义乌办事处统计,3月份以来义乌小商品的报关单数为2.7万份,同比增长9%。在全国外贸3月份出现两位数降幅的大背景下,这是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数据。
“ 这说明,外贸企业的问题更多来自金融危机以外。” 4月23日,浙江外经贸厅下属的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说,事实上,出口企业遭遇的危机,早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已发生。而转机却恰恰是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到来。危机发生后,原来针对出口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相继恢复,多个出口行业的龙头企业近期生存状况正普遍好转。
“社会成本节省60%”
在已经持续了15年的微利生存中,双童吸管董事长楼仲平对这本财务帐已稔熟于胸:在一根吸管上,原料成本约占50%,劳动力成本占15%-20%,设备折旧等费用在15%左右,其它开支约占5%,剩下10%的利润。
“我们的生死不仅仅取决于原材料,也不取决于劳动成本,而更多取决于社会成本。”楼仲平说。
楼所指的社会成本,包括退税、商检、税收、信贷、劳动力政策、加工贸易政策、汇率等等。在义乌商人看来,这些和政策联系极其紧密的变量的叠加,对企业的影响要远远超过金融危机本身。
自金融危机以来,楼仲平感受到的最直接的收益,来自出口退税。
经过自去年秋天以来的几次出口退税上调,吸管行业的出口退税已由去年同期的5%上调至现在的13%——这意味着,那8分钱的利润发丝上的成本负荷减轻了8%。
另一利好来自人民币汇率的趋稳。
2008年7月初时,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86左右,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5%左右。受此重压,双童将大多数订单的周期缩短到1个半月以下。周期在3个月以上的订单,通常会被要求拆成两次下单。
金融危机让人民币升值的车轮停了下来。自2008年7月至今,人民币汇率稳定在6.82—6.89的区间内。2009年4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收于6.8273元。
楼仲平表示,按照目前人民币每升值1%,企业利润减少2%左右的普遍说法,双童近期因汇率节省的成本高达10%以上。
生产饮用吸管的原材料是聚丙烯,一种由石油提炼而成的热塑性树脂。两年前的2007年7月,吸管行业被列入商务部、海关总署宣布的近2000个商品税号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这使得双童的加工贸易订单无法从国外进口原材料。
金融危机后,加工贸易限制政策出现松动,双童得以从国外进口聚丙烯原料。而就在这时,金融危机也帮了另一个大忙——受危机中油价暴跌影响,聚丙烯价格由 2008年一季度的1.8万元/吨跌至目前的1.1万元/吨,最低甚至只有6000元/吨。而国际市场价格更为低廉。考虑到国内外市场聚丙烯的差价,双童的原材料采购成本节省了10%-20%。
另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变化,来自商检规则。
按照原来的商检规定,每批出口货物都需要经过商检,根据楼仲平的测算,在5个月当中,仅商检费用就花去双童100多万元。“重复商检加重了企业负担。”楼仲平表示。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鼓励出口,商检标准放松,改为每三个月抽检一次,楼仲平因此又节省一大笔费用。
从2008年9月开始,央行先后4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由7.20%降至5.31%。
按照银行的信贷投放惯例,对于受市场影响较大的出口企业,通常需要在这一利率基础上上浮20%—30%。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央行多次要求银行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出口企业、三农的信贷支持。”交通银行宏观经济研究员刘能华说,“对于一些资质良好的出口企业,银行通常只需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调10%即可。”
在这样的背景下,像双童这样出口企业的信贷成本明显得到降低。
此外,部分具有产业升级前景的企业还获得了政府的补贴。今年义乌市将新增面向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150亿元,除了原有的扶持资金,义乌市政府还设立了5亿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用于企业技改贴息。
“所有这些折算下来,因为各种政策叠加,我们的社会成本总体上减少了60%。”楼仲平说。
“问题来自金融危机以外”
一根吸管在金融危机前后的经历,在众多中国出口制造行业中都有相似的版本。比如,当美国人开始明显放缓更换新衣的力度时,中国在美纺织品中所占份额却在增大。
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在美国的纺织服装市场份额就开始出现下滑,由2007年上半年的28.07%降至08年上半年的27.49%。
而在危机爆发后,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反而扭转颓势。到2008年11月份,中国在美国服装进口市场的份额甚至创出54%的新高,其出口跌幅明显低于越南、印度等国的竞争者。
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分析,这样的成就和国家的出口退税等利好政策有着重要的联系。“一旦中国对出口企业的政策再次宽松,中国制造的优势就重新释放。”
制鞋业那边也传来了类似的信号。温州鞋革协会公布说,温州市鞋革行业2009年3月份单月出口总值1.81亿美元,同比增长26.63%。
“今年以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基本稳定,特别是领军企业的发展势头反而变快了。”温州鞋革协会的办公室主任吴圭圭说,比如巨一集团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63%;金帝鞋业今年逆势新增了两条流水线,员工数量由去年的4000多人上升到6000多人。
领军企业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后,产业升级的步伐开始加快。吴圭圭表示,去年以来,温州有20%的中小鞋企倒闭或转移。整个鞋革行业的兼并重组势头明显加快,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在吸管行业这边,由双童负责主要起草的《聚丙烯饮用吸管》《塑料奶瓶》和《奶嘴》共三个国家标准刚刚于2008年年底获得国家通过。这标志着义乌开始出台其历史上首批真正意义上的小商品国家标准。
新标准的推出改变了上述行业生产企业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为我国相关行业企业的产品质量整体提升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10年以前,双童甚至连条形码都不知道是什么。
“在2008年初最困难的那段时间,企业连生存都有问题,哪里谈得上产业升级?”楼仲平说,浙江企业界普遍认为,产业升级需要一个相对缓冲的环境。
一根吸管在200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8-30 02:00:00 本报记者 曾航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商品。
一根长长的闪着萤光的彩色吸管,平均售价约8厘,以至于它通常无法以根而只能以吨为最小的计量单位,久而久之,甚至连楼仲平,这个占全球产量1/4的世界最大的饮用吸管生产厂的老板,也不容易算清楚一根的价钱。
在英文中, “吸管”单词还有“稻草”的意思。它被人漫不经心地叼在嘴里,几分钟即被丢弃。这根低贱的稻草漂落在全球化的怒海狂涛之中,产业生命脆弱如丝。
就是这样的一根细发丝上,现在也站立着变得越来越沉重的巨人——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涨价、海运费上涨、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国际订单减少……在2008年,这个中国对外贸易的严冬之年,利润危机席卷东部的所有制造业,也没有放过这根最细最微贱的吸管。
现年43岁的楼仲平说,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将他位于浙江义乌的饮用吸管厂做成百年老店。
在被问及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是什么时,不过他说:“如果还有一次机会,我不会再选择这一行。”
肉眼难辨的8分钱利润
中国义乌,世界主要的饮用吸管产地。楼仲平1994年创办的这家名为双童的饮用吸管厂,不起眼地夹杂在北郊的北苑工业园区里。
身为行业的隐形冠军,双童只雇佣着400名工人,按照楼仲平的要求,对外宣传一律自称“中小企业”。
低调的楼仲平胸中有本清晰的成本账:在一根吸管上,原料成本约占50%,劳动力成本占15%-20%,设备折旧等费用在15%左右,其它开支约占5%,剩下10%的利润。
也就是说,按一根吸管平均售价约8厘计,平均每卖出100根吸管,双童才可以赚到8分钱。
生产饮用吸管的原材料是聚丙烯,一种由石油提炼而成的热塑性树脂。
今年1月,纽约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目前在120美元/桶上下波动。油价风暴横扫了所有石油下游行业。国产聚丙烯市场价由去年8月的约12000元/吨上涨到了今年8月的16000元/吨。
去年,双童每天还只需消耗22吨聚丙烯。今年增产后,双童每天会从邻近的镇海炼化运进近30吨聚丙烯。在原材料环节,每吨吸管的生产成本约增加了33%。
聚丙烯运进窗户全封闭的巨大车间里,被放进一种广东生产的成塑设备中。在上一次出口衰退——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义乌也倒掉了一大批吸管厂,双童使用的许多设备就是那时从这些阵亡者手中收购而来。
“微利行业需要有超强的生存本领,我比他们更会做吸管。”楼仲平说,许多吸管制造商的设备每分钟只能转300多转,而双童对设备进行改进,每分钟可以达到500转甚至600转。
楼仲平还在设备上新安装了“余热采集系统”,回收这些设备的余热,在冬季供各个车间取暖,每年可节省20多万元的电费。这些余热同时向员工24小时提供洗澡热水,每年约节省支出10多万元。厕所里冲马桶的水是员工洗衣用过的,厂区清洁及绿化用的是收集的雨水,这两项每年节省20来万元的水费。
这些挤牙膏式的办法总计为工厂节省了8%到10%的生产开支。
60条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地生产。戴着口罩和手套的女工熟练地将机器压出来的彩色吸管装袋包装。现在流水线上的吸管操作工的月薪一般在1200元左右。技艺熟练的资深女工,月工资更涨到了2000元至3000元上下。不过,双童的总经理助理卢程航说,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双童已开始给员工缴纳各种社保费用,因此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工资支出没有明显增加。
综合计算下来,在生产环节,今年每吨吸管的成本上涨了17%左右。
用小订单战术对付沃尔玛
生产的同时,是订单的洽谈。
在双童的生产计划单上,排列着下个月将发往美国沃尔玛的10个集装箱的计划。
“如果不是产能有富余,我们甚至不愿意接沃尔玛的订单。”双童的总裁助理卢程航说。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采购商,沃尔玛的出价一定是所有客户中最低的。沃尔玛位于深圳的全球采购办公室门外挤满了中国供货商的业务代表们。一旦发现有更低的供货价,沃尔玛会立即转移订单。
每100根吸管8分钱的利润空间,如何经得起这般压榨?为了摆脱大采购商的控制和宰割,楼仲平选择了小订单策略。他订出规定:每个客户的订货数量绝不允许超过本厂生产总量的3%。
“因为采取了小订单策略,现在我们的产品可以有30%以上的提价空间,顺利将成本转嫁到采购商头上。”卢程航说。
当然这不代表所有的制造商都能有效地提价。商务部编制的2008年7月底的义乌小商品价格指数周价格指数(以2006年7月为100点的定基指数)仅收在103.59点。
但同时,过去一年人民币的升值又打击了义乌企业的价格竞争力。去年8月底人民币兑美元总计升值10.58%。为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双童将大多数订单的周期缩短到1个半月以下。周期在3个月以上的订单,通常会被要求拆成2次下单。
穿越昂贵的海路
订单谈妥,产品出厂,接下来便是交货。
一辆满载吸管的集装箱车驶出工厂大门,驶往宁波或上海的港口。随着国内成品油涨价,今年从义乌发货到港口的费用也上涨了近20%。
吸管在港口报关后装上马士基等船运公司的轮船运往美国。今年由于国际油价飙升,几乎每周海运价格都会调整。从去年8月底到今年8月底,从上海发货到美国洛杉矶的综合航运成本总计上涨了5%左右。
这直接增加了中国商品的到岸价格。对于那些和船运公司签订长期价格协议(通常是一年)的企业如沃尔玛不需要遭受这种损失。而发货量少的中小订购商,比如向双童发出小订单的商家,则要承受较大的压力。
到了海上,为了节省越来越昂贵的油料,许多货运船只会选择放慢航速。装载6000—10000只标箱的大型货柜船本来可以跑到13节,现在却放慢到11节。目前到达美国西海岸,快船约要11天,慢船要15天,快慢船只每个集装箱有近500美金的价差。对于那些执行到岸协议的供货商来说,这也是一项挑战。
可以对冲的是,随着次级债危机的蔓延,从去年10月份来,上海发往美国航线的货运量减少了1/3,宁波和上海的货柜已不再紧张,从而减少了货物在港口滞留的损失。在油价相对平稳的时段,到美国的海运费还会降低。北美航线原定于7月15日的旺季附加费已确定不收。
从美国市场转身
最终,这个集装箱的吸管在洛杉矶或者圣迭戈被起重机吊起,进入一些超市或贸易商设在港口的物流中心,不出几天,一名美国消费者就在超市里买到了那盒义乌产的漂亮吸管。
但楼仲平不知道来自美国的订单会不会继续滑坡下去。
自去年下半年次级债危机爆发以来,经济衰退的压力使美国人开始不喝4美元一杯的拿铁(Latte),而转向光顾“麦麦”的廉价咖啡。连锁咖啡厅巨头、高档吸管消费大户星巴克第三季度纯利估计回落15%。为此,星巴克计划今年在全美关闭600家分店。
高档吸管的需求大幅下滑,使一年来双童收到的美国市场订单已减少了1/3。
此时,塑料制品的出口退税去年6月从13%下调为5%,又压缩了双童的出口利润空间。
面对出口不景,双童开始向国内市场转身。至今年7月底,双童吸管的内销比例提升至接近50%,双童商标也在去年如愿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今年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也拉了吸管业一把。楼仲平听说,国内一些吸管厂同行把吸管改做用于为奥运加油的小国旗的旗杆,很是畅销。
“我们不要忘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市场在哪里,就在我们脚下,在我们身边。只要这里还需要一个吸管厂,我们就能生存。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成为做得最好的那一个。”楼仲平说。
一根吸管的故事,还会继续演绎新的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