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名片
楼仲平,51岁,义乌人,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聚丙烯饮用吸管》ISO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编制起草人,全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技术委员会(TC397)委员,将一根微不足道的小吸管打造成全球吸管行业第一品牌。
工匠诠释>>>>坚守、专注、负责、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吃惊的成绩来。”在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办公区,马克·吐温的这句名言尤为醒目。它激励着该公司掌门人楼仲平,20多年来把一根微不足道的小吸管做成了中国驰名商标,做成了全球吸管行业的第一品牌。这个如今一年有着上千万元利润的企业掌舵者,始终将自己当成是一个义乌土生土长的“匠人”,在他看来,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更是一种追求、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耐得住寂寞的承诺。
20多年前与吸管结缘
“从小我就是个爱做梦的人,心中的梦想和期望,我会不断去追寻。”14岁那年,楼仲平踏上追梦路,15年时间里,林林总总换了20多个行当,做过铁匠、卖过菜刀、收过废品、摆过地摊、当过倒爷、搞过养殖,到最后还是赚不到钱。“表面上看,我是因为生活所迫,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实际上是不够专注,没有坚持,过多的选择和不断地放弃,追求一夜暴富,梦想一步登天,结果当然是再多的机会也是白白错过。”
每当回想起这一段段创业历程,他总会陷入深深的反思。15年的创业失败让其吸取了足够教训,在办企业之后选择了更多的坚守和专注,这便是其“工匠精神”的初心。1993年底的一次偶然机会,他从自己经销吸管产品的一个企业主手中,花5万元买下一套制造吸管的旧设备,在村里租了两间民房办起吸管厂,从此与这个行业结缘。
“客观上讲,吸管生产的门槛还是比较低的,夫妻俩加上我父亲3个人,就这么开工了。”时至今日,楼仲平仍记得当时的制作工序。“两个齿轮一转,塑料吸管的痕压便出来了,再捅入一根竹针,手工就成型出吸管的形状。”看似简单,但一天做十五六个小时,没两天,他的手上便全是血泡,稍微碰一下都疼得厉害。但没办法,再痛也得坚持。正是靠着这份坚持,2003年,“双童吸管”成为全球最大的吸管制造商。
精心雕琢打造吸管行业第一品牌
当诸多企业追求贴牌代工的经营模式来做大时,楼仲平却放弃了合作多时的国际大客户,先后投入数千万资金用于“双童”品牌的塑造和国内市场的渠道建设,争取到大量原被传统制造企业忽视的小客户群体。在如今“双童”的内销市场上,小客户销量占比超过80%,这一“小客户原则”的经典案例,如今已被国内多所知名高校放入教科书的案例当中。
在楼仲平的电脑里,至今保存着1300多份珍贵的设计图纸。自2003年起,他开始从日本引进包括雨水收集利用、废水回收处理、中水循环利用和屋顶景观绿化等全方位的节能降耗设施。可在当时,没有设计院愿意帮楼仲平设计这些图纸。怎么办?那就自己来。只有小学文化的他翻阅大量书籍,自学设计软件,花费两年的时间,捣鼓出了这一系列节能降耗的设计图纸。由此形成了今天“双童”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花园式工厂,到现在仍是义乌企业中节能环保制造业的“标杆”。
让工匠精神在年轻人身上延续
2015年5月28日,楼仲平亲手将总经理的聘任书交到30岁的李二桥手上。这个从安徽蚌埠一个小县城初中毕业的农村小伙,一步步从车间普工开始,14年时间当上了这家知名企业的CEO。“这是一种传承,我在45岁时,就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企业是有生理年龄的,不可能等到我六七十岁,干不动了再来找接班人”。
如今在“双童”,中高层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他们有着“工匠”的底子,又有着年龄优势,足以保证“双童”的工匠精神在楼仲平之后,继续得以延续。而在他们之后,一批更年轻的骨干也已经在培育中。
20多年的坚持,楼仲平把一个大家都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一根微不足道的小吸管做成了全球吸管行业的第一品牌。“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这么一群商人,他们家族企业几百年只生产一种商品,却能把这些普通的商品做成艺术品,甚至是奢侈品。”他告诉记者,“我就要做这样的商人。”
来源: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