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妞导读
在传统的认知当中,类似于塑料吸管这样的产品门槛低,不起眼,是典型的“低、小、散、弱”传统边缘产品。但“双童”却把大家都认为不值得去做的这样一种产品做到了全球行业领先,做到了产业链顶端,把一般人认为的不可能做到了可能!到底是有什么力量在支撑呢?
对此,吸管妞推出了关于《揭秘“双童”经营战略》的系列文章。
今天,吸管妞和大家分享第四篇:
“环境巨变”下双童被迫转型
在全球化背景下,商业形式发生了巨变,原有的商业认知面临着颠覆和瓦解。商业竞争“价值链”逐渐从“规模型”向“价值型”转变,成本已经不再是制造业的核心优势,品牌、研发、互联网等要素的作用愈加凸显……
认知到这样的趋势,“双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持续创新的方式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今天,吸管妞就和大家分享“双童”创新发展之路!
1
“双童”五年发展规划
“双童”在发展初期,楼仲平意识到创新才能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2005年,“双童”发布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其中就提到了“创新提升”的关键词,明确把企业科技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
2011年9月,“双童”又提出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其中也提出了“持续创新”的关键词,提高新品产出、提高新品比例、获取知识产权,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创新工作。
“双童”通过历次变革与创新,成功摆脱了薄利多销的粗放经营,把一根吸管做到了“黄金价值”,成功改变了大家对吸管行业 “低、小、散、弱”的传统认知。同时“双童”也成功从一家传统制造型企业,逐渐转型成一家互联网创新企业!
2
吸管不仅仅用来喝饮料了
在创新之路初期,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双童”不仅没有实验室,更没有专业研发团队。为了迈出企业创新第一步,“双童”楼仲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续三个月未曾踏出公司一步,通过深刻的思考,他从零开始撰写“吸管除了喝饮料还能干什么”,从而开发出了风车吸管、哈哈吸管、可降解吸管、吸管自动盒等几十个产品,并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2009年10月,“双童”第一批37项专利顺利通过,主要研发人员之一的楼仲平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些专利之后,“双童”的研发工作开始实施商业化开发,通过对专利进行转化并设计开模,最终形成产品推向市场形成销量。
2006年,“双童”开发的艺术吸管,原先是手工操作,“双童”通过四年的努力研发机器设备,并开发出了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在2009年5月实现量产,投入生产。截止到目前,“双童”的艺术吸管占有了国内市场的半边江山,实现了“双童”近1/4的产值。除此之外,“双童”还研发了爱心吸管、眼镜吸管等创新吸管,在市场上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塑造了品类多样、敢于创新的企业品牌。至此,吸管不仅仅用来喝饮料了!
3
企业创新是全员参与的组织行为
随着创新工作渐渐打开局面,“双童”决定投入更大资源来组建研发部门,强化企业创新工作。从2009年开始,“双童”组建了以楼仲平为组长、企业核心管理层兼任组员的研发小组,引进两个工业设计人员进行创新产品的图纸设计和工序推进工作,从而逐渐形成了规范化的企业低成本研发创新。
在企业创新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双童”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反而更加明确重视以创新作为推动企业转型的变革方向。从2011年开始,“双童”成立了时任董事长助理的李二桥为组长的研发小组,逐渐引进了一批工业设计员和七八个高级工程师,建立了吸管行业的研发中心和吸管产品的实验室,购置专业的研发设备,加大力度推动产品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研发,引导全员参与到创新工作中来,通过产品创意、信息筛选、概念成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商业推广等环节,形成了“双童”规范的创新研发工作流程。
除此之外,“双童”动员内部全体员工进行思维创新,在公司举行吸管创新大赛。在大赛中,员工们提交的作品在外观上的创新、功能及使用方式创新都十分吸人眼球,也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工作。另一方面,在内部协作取得一定成果后,“双童”陆续与浙江师范大学、北京服装大学、中国塑料工业研究所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从而逐步了形成规范的创意引导、征集、筛选、评价、激励、开发和商业推广等创新工作机制,逐渐形成了规范的研发性低成本创新之路!
通过以上创新工作,“双童”逐渐促进和推动了整个吸管行业的发展,提升了全球吸管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目前,“双童”拥有150多项专利,掌握了全球吸管行业2/3多的专利,还主导制定了行业的标准、国家标准以及ISO国际标准,全球吸管行业标准的起草数据和条文规则均来源于“双童”的贡献,紧紧把握住行业的脉搏!
4
互联网巨变下推动“组织变革”
除了在产品和团队方面的创新之外,基于时代的改变和挑战,“双童”开始进行组织变革。
公司创办初期聘任部分原国营企业的下岗管理层,这些人客观上在企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2010年前后,其中的大部分管理层逐渐出现了“认知时间轴瓶颈”,他们完全凭经验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拒绝接受和应用新兴事物,团队的成长遇到了瓶颈。因此,“双童”决定重新梳理团队,在2011年发布了第三个《企业五年发展规划》,明确“再造经理人”计划,明确领导层更替:选拔培养年轻领导层、重要岗位领导年轻化、明确实施股份制改革,慢慢解决管理层老化问题!重组后的“双童”团队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大部分核心团队的工龄在十年以上,学历、知识层次和忠诚度大幅提高!
在团队重塑之后,为了提高团队沟通效率。“双童”从2015年开始,对原有组织形式进行思考、实践和探索,逐渐打破行政管理篱笆,通过平等、透明、开放的办公环境,消除部门之间的隔阂,实施目标管理和层级开放,弱化上下级关系,自主开展周会等跨部门沟通探讨,提升部门工作效率。同时,实施事务性权力下放,大家以解决事务为核心,让权力随事务转移,谁主事、谁规划;谁负责、谁召集;谁承担、谁受益,一切以工作结果为导向。这种从思维到组织结构的创新工作方式,实现了跨部门互通互联、共同探讨,大大提升了企业工作效率!
激活组织的同时,“双童”也在激活个体上绞尽脑汁,不断设置“新奖励”。公司从2004年开始逐渐推行全方位岗位考核、内部创新提成、内部创业提成、划小单元独立核算、部分板块实行事业部承包等业务合作,不断变换着奖励的形式。同时,股份合伙、业务合伙、事业合伙等“合伙激励” 方式已成为组织与核心价值型人才需要思考远景方向,从而让优秀人才变为合伙人,以实现组织关系的共同创造和分享!
另一方面,自2014年开始,“双童”基于新生代员工的价值诉求开展全方位组织变革,实施雇佣关系向合作关系转变,打破岗位大锅饭,实施全方位组织变革工作。因此,业务部门实施彻底改组,部门业绩承包、实施增量激励、划小单元责任到人,加大业绩增量考核提成。通过这种方式,使所有员工和组织的目标长远契合、共同生长、共享价值创造的有效延伸。
总结
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双童”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断推动组织变革,通过认知积累不断转变,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实现了企业资源产出效率的最大化,开创了中小企业低成本创新的发展模式!
所以,环境在变,人也在变,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唯有改变才能生存。企业没有所谓的成功,只有不断地成长,淘汰你的不一定是新技术,而是你的旧思维!不管是经营什么企业、制造什么产品,都应该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工作当中!亲,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