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湖学子来访“双童”
“双童”楼仲平在百米文化长廊前,通过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为绣湖学子们讲述了自己“鸡毛换糖”的创业经历:“在1979年的春节,我非常希望和爸爸一起去挑货郎担,因为在家里根本吃不饱饭。那时我尽了所有办法说服我爸爸带着我一起去‘鸡毛换糖’,从而能够吃上白米饭。”听到在那个年代还吃不饱饭,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楼仲平也告诉大家要在艰苦之中,学会不放弃的拼搏精神!
“双童”百米文化长廊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楼仲平开始了他的“鸡毛换糖”之路,挑着爸爸给他做的一副小货郎担,开始走街串巷换鸡毛。说着,楼仲平又和大家分享了在“鸡毛换糖”过程中要遵守的一些规矩,如挑货郎担时要规划线路、在东家要自力更生,不能给别人添麻烦、“鸡毛换糖”时“出六居四”,超越顾客的期待,让顾客占点便宜……
楼仲平“鸡毛换糖”的创业故事
从每天固定路线到迁徙式“鸡毛换糖”,从单一的换鸡毛到换菌皮、甲鱼壳、废铜、废铝等,楼仲平和孩子们分享了“鸡毛换糖”一步步转变的过程……”‘鸡毛换糖’是商业的发源,楼仲平认为自己的创业一直在‘鸡毛换糖’,无论形式发生了多少改变,无论是以前的‘鸡毛换糖’还是现在的做企业,它的本质都没有改变!”
楼仲平正在分享中
这个问题把楼仲平可给难住了,他想了一会答道:“其实拨浪鼓本身传承的是‘鸡毛换糖’精神,拨浪鼓在‘鸡毛换糖’时是一个工具,也是‘鸡毛换糖’的符号。现在的企业之所以遵循‘鸡毛换糖’,因为商业的本质始终不变,从‘鸡毛换糖’到现在做企业这种精神始终没有改变。比如楼伯伯干了二十多个行当,到现在卖吸管,其实伯伯一直遵循着‘鸡毛换糖’的精神。”
楼仲平为孩子们解答问题
最后,楼仲平也和孩子们分享道:“虽然‘鸡毛换糖’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我们不能忘本,义乌因为‘鸡毛换糖’发家致富,‘鸡毛换糖’的精神激励了义乌几代人,希望孩子们能将这种精神发扬和传承下去”……
不知不觉,分享到了尾声。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孩子们了解了“鸡毛换糖”,传承和发扬了“鸡毛换糖”精神,重塑老一辈艰苦奋斗精神形象。吸管妞相信在楼伯伯的分享之下,学生们一定会对“鸡毛换糖”精神有更深的理解!
楼仲平为孩子们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