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妞导读
今年是义乌市场建设40周年,从1982年第一代小商品市场——湖清门小百货市场至今,义乌市场已六次易址、十次扩建、五代跃迁,不断发展、壮大。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近日,“双童”董事长楼仲平受义乌新闻广播电台邀请,录制40周年专题栏目。作为一个老义乌人,楼仲平见证了义乌市场从无到有的历史进程,他的心中始终对义乌市场怀感恩之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双童”楼仲平和义乌市场的岁月故事(一)
“鸡毛换糖”—楼仲平最早的经商启蒙
1979年时期,义乌廿三里已经形成了提篮市场。所以楼仲平当时去“鸡毛换糖”已不再是简单的用糖换鸡毛,而是改用牛皮筋、发夹、纽扣等小百货去换“鸡毛”。
在“鸡毛换糖”的过程中,楼仲平在父亲身上学会了很多义乌人的生意经,如出六居四等。虽然义乌人早已不从事“鸡毛换糖”,但“鸡毛换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义乌几代人,也推动着义乌成为世界闻名的小商品城。
人们提着篮子上街售卖商品
义乌市场的早期变迁
1984年,义乌第一代市场的摊位已无法满足商贩的需求。同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义乌县委、县政府当机立断,筹集57万元资金,在新马路建成占地3.5万平方米,固定摊位1800个的第二代小商品市场——新马路市场。
新马路市场运行不到两年,对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呼声日益高涨。1985年11月义乌第三代市场的望江楼市场破土动工,到1986年9月中旬,占地44000平方米,设摊4096个、总投资440万元的望江楼市场基本建成。到1990年底,该市场占地7.7万平方米,摊位增加到10500余个,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