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妞导读
1、是售价低、利润低的传统小商品;
2、是低技术、低门槛的边缘产品;
3、是流通分散物流成本偏高的产品;
4、在消费时属于赠送品,消费者对它没有太大的品牌诉求
吸管妞导读
1、是售价低、利润低的传统小商品;
2、是低技术、低门槛的边缘产品;
3、是流通分散物流成本偏高的产品;
4、在消费时属于赠送品,消费者对它没有太大的品牌诉求
“双童”品牌之路的“舍”
1995年,刚从事吸管行业不久的楼仲平发现,当时全国吸管厂包装上都印有一男一女两个儿童的图案。
楼仲平对此现象感到十分疑惑,于是拿着一包吸管包装去找义乌工商局咨询,得知这个图案并没有注册成商标后。楼仲平当即用了2000元抢占先机,将其注册为商标。在确定商标名称时,根据图案上两个儿童的标志,楼仲平夫妇将“双童”确定为商标的名字。
正是因为这次偶然的机遇,让“双童”迈出了企业的品牌建设发展最为关键的一步!
“捡来”的“双童”商标
商标注册后,楼仲平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于是在义乌周边、市场显眼位置等地投放户外广告,进行品牌推广。当时投入到户外广告上的费用每年基本上都达到几百万,这对于传统制造型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除了上述户外广告投放外,线上网络的推广对品牌传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7年开始“双童”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推广,从注册域名到申请空间,从免费网络午餐到逐渐规范的付费网络推广,从环球资源到阿里巴巴都是义乌第一批签约企业,都得于先机而快人一步,使得企业在品牌推广和营销手段上始终掌握了主动。
“双童”早期投放的广告
在这期间,楼仲平意识到:一个好的品牌并不是完全靠广告砸出来的,除了广告推广之外,还要塑造差异化亮点,形成企业文化,进行口碑传播。
从2010年起,楼仲平在摸索自媒体运营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培养团队来运营自媒体项目。在此过程中,楼仲平把浙江传媒学院毕业的吸管妞周上带在身边培养,每天一起运营自媒体,慢慢灌输“双童”企业文化和自媒体运营积累的经验,并培养“吸管妞”的团队意识和管理能力,从而开始招兵买马组建文宣团队,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文化传播。
年轻有活力的“双童”团队
在品牌的塑造之路上,“双童”舍弃了传统观念,打破了“一根吸管”无法做品牌的隐含假设;舍弃了粗放经营,粗糙生产的观念,在长时间的推进中从而将“一根吸管”做精、做细,将品牌传播的更远。
“双童”品牌之路的“得”
品牌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工程,我们需要恒心,耐心,去不断积累。“双童”在近三十年的品牌塑造之路上,不断付出的背后又“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双童”品牌塑造之路中的“得”吧!
2003年,“双童”借鉴日本企业的做法,在建厂之初建设的雨水收集、废水回用、余热采集等节能降耗设施,每年省下两百多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引来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央视节目的重磅报道。
“双童”废水收集处理循环利用示意图
另外,“双童”建立了以“人”和“家”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给所有员工提供物业式服务的星级宿舍、提供优质餐饮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关心员工生活,鼓励员工家属和子女入住企业,打造企业“家文化”、“社区式工厂”,这也引发了不少媒体大众的关注!
“双童”倡导“家文化”
同时,“双童”打破了“吸管就是喝饮料的”基本假设,对产品不断创新,从吸管单一功能的“喝水”向情感化、体验化和娱乐化延伸,连接到女性和儿童作为消费诉求的全新市场,在产品售价大幅提高下附加值也得以成倍增长。并且早在限塑令前便立足消除“白色污染”,研发了PLA聚乳酸可降解吸管,更有可食用淀粉吸管,在市场上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抢占了先机。
“创新吸管”不再只用来喝水
引领行业未来的“可降解吸管”
通过企业创造差异化亮点,“双童”获得了砸广告都不能获得的关注度和流量,成为了吸管行业的“金牌子”,也让大家改变了对吸管这类产品“低、小、散、弱”的传统定义。通过各大媒体对“双童”的报道和宣传,“双童”品牌不花一分钱,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双童”引发媒体持续不断关注
“双童”文宣科成了媒体的
“通讯社”和“资源库”
“双童”抖音号成了企业的“隐形接单平台”!
“双童”全封闭无尘生产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