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东部地区采访时发现,东部人不仅会权衡得失算“大”账,也同样善于算“细”账,并且算出了大效益。
一根喝饮料用的塑料吸管,生产利润只有0.8厘钱,可就在这样小得不能再小的利润空间里,却诞生了全世界同行业中最大的一家企业——浙江省义乌双童公司。这家公司生产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吸管,90%的产品外销,每月的利润达到几十万元。
小小的吸管,拿到了世界冠军,这是义乌人会算“细”账的表现:在他们眼里,别人不愿做甚至不屑做的产品,反而容易做大。义乌市有20几个行业的产品产量居于世界领先。就是一条小小的拉链,义乌的200多家厂子,一年生产拉链的长度竟能绕地球赤道200圈。
算“细”账,不仅是要盯着细小的东西,更要达到精益求精,在小东西上产出大效益。产品是小小的笔头,生产设备却是从瑞典进口的价值600多万的“大家伙”。别人可能会认为不值,那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成本啊?可义乌人就舍得下功夫:不仅要产量第一,质量和科技含量也要争第一,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去年义乌人投入28亿元提高装备水平,最贵的设备是850万元一台的花边织机。就是这样的精打“细”算,让义乌人赚了大笔钱,去年义乌市小商品的成交额达到200多个亿。
东部人算“细”账,说到底是观念的先进。粗放型的生产观念导致粗放型的生产模式,终将被淘汰;只有集约型的增长才能持久,在最细小的地方产生经济效益,在最细小的地方挖掘增长潜力,换来的就是高效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