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4-25 来源:义乌新闻网 阅读5415次
前几天,本报记者经过深入调查,采写了一篇发生在“富二代”身上的“打包卖厂”现象。尽管字里行间彰显出来的属于“个案”、“特例”,但审慎研思,仍觉焦心如焚。
关于“富二代”如何创业,其实并没有一个根本性的定式,也未必非要求取一个什么子承父业,或者一脉嫡成。在一个需求日益多样、社会日趋多元的时代,创业的方向、创业的目标、创业的动机乃至创业的思虑都不可能“从一而终”。即使你原先是做制造的,并不意味着你一定继续摆弄机器;设若凭一己之力完成了从贸易到服务业的成功转型,那得到的更应该“是贬抑是喝彩”。但问题的关键是,一些“富二代”并非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创造自己的事业,而是“竭泽而渔”、吃老本,属于一种典型的“盲目而充满赌博性质”的瞎折腾。这种现象岂是一个“痛心”能够言喻的?!
综观现象发生的本源,笔者认为,一种缺乏对创业艰难百战多的亲身体验和理性认知使然。此前,笔者采访义乌双童吸管老总楼仲平时,他曾反复叙说这样一句话:“义乌的企业家都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单纯听这句话,似乎很苍白很单薄,但细细咀嚼颇耐思量。磨难,产生智慧,激发能量;磨难,给人醒示、启迪和感悟。历经磨难才知世事艰难,经过磨难方知做人做事需要踏踏实实。这一点,恰恰正是“富二代”身上所乏缺的。换句话说,在一个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社会里,仅仅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是不足于闯荡世界并傲视群雄的。
若想“而今迈步从头越”,须知“雄关漫道真如铁”。该是给“富二代”补课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