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妞导读
在中国吸管博物馆开馆之际,“双童”也迎来了第二届客户文化交流节。客户是“双童”最宝贵的资源财富,很多客户都是跟随“双童”发展二十多年了,此次客户文化交流节的举办不仅为了和客户共同见证中国吸管博物馆开馆这一历史时刻,更是与客户近距离沟通的平台!
为此,吸管妞将推出客户文化节的系列微信,和大家分享此次客户文化节的精彩故事。
(直接点击下方蓝字阅读哦!)
系列-1:全球首个吸管博物馆在义乌“双童”开馆啦!
系列-2:“双童”2017客户文化节:搭建交流平台、实现轻松互动、自助晚宴连烤全羊都上来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三篇:
双童客户文化节之义乌民俗红糖文化活动
义乌红糖是义乌著名的传统土产品。义乌“红糖之乡”的名声传扬已久。11月恰逢义乌红糖季,“双童”也特地安排了客户们参观义乌红糖文化基地——敲糖帮,了解义乌民俗红糖文化。
客户们到生产一线体验红糖文化传统传承
“敲糖帮”红糖土法制作作为义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受举世瞩目,“敲糖帮”是义乌红糖文化传承的一面旗帜,这里用现代与传统结合,采用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规范管理,所有客户都在生产一线亲身体验红糖文化的传统传承。
在参观体验的过程当中,“敲糖帮”陈总也亲自带队和大家介绍了红糖的制作过程和琳琅满目的红糖产品。在陈总的介绍当中,我们得知义乌红糖都是由古法制作而成。首先,用牛拉木车绞蔗汁(现在用先进的榨糖机器),然后用锅炉烧一字排开的九连糖锅,糖锅直径依次由大到小。接着,把绞出的糖水放入第一口最大的锅中烧煮,一步步让水分慢慢蒸发干净,当糖水蒸发到一定时候,煎熬的糖水变成了金黄色,在锅中冒着浓稠而滚圆的泡泡,几个熬糖师傅用长柄铁勺不停地搅动糖锅,防止稠糖焦锅底,直到将全部浓稠的糖浆起到最末端的一口锅中熬好,再舀到一个长方形的木制槽床上,制作成品质高端的敲糖帮红糖,这些红糖可以加工成麻花等红糖产品。
在参观过程中,客户们也亲自品尝了用古法制作的红糖麻花、炮筒、红糖块等美食,大家纷纷赞叹红糖还可以做出这么多花样,正宗的义乌红糖真美味!
在参观的过程中,客户们了解到红糖对义乌来说不仅仅是传统的土特产,更是义乌“鸡毛换糖”精神的文化传承。从明末清初开始,义乌人就开始走街串巷,拿自己熬制的糖,换取蝇头小利,这也是最早义乌人的经商启蒙。“鸡毛换糖”精神激励着义乌几代人,也推动着义乌成为世界闻名的小商品城。
为了回馈客户,“双童”早就为客户们准备好了红糖礼盒套装,并让客户们在现场再挑选一些红糖产品。最后,客户们也是满载而归把这份甜蜜带回去给家人品尝!
楼仲平亲身分享“鸡毛换糖”中鸡毛的用途
在分享环节时,“敲糖帮”李总为末代货郎楼仲平授予了义乌“鸡毛换糖”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称号。有客户也在现场问“鸡毛换糖”中的鸡毛是事干什么用的?楼仲平也在现场亲身分享“鸡毛换糖”中鸡毛的用途。
楼仲平分享道:“大多数人认为‘鸡毛换糖’中的鸡毛是用来做鸡毛掸子的,实际上,‘鸡毛换糖’中鸡毛不仅仅是用来做鸡毛掸子的。1979年,因为家里贫苦,14岁时我非常希望和爸爸一起去挑货郎担,所以想尽办法说服我爸爸带着我一起去‘鸡毛换糖’,正是从那时开始了我的‘鸡毛换糖’之路。”
“我们把鸡毛换回来后一方面要挑出漂亮的‘鸡毛’卖掉添补家用,这些卖掉的鸡毛通常都用来做漂亮的鸡毛掸子。另一方面,由于义乌地薄缺少肥料,剩余的鸡毛主要是用来当肥料。我们会将脚毛装在麻袋里,集中拿到户外绞成一寸后运到生产队的稻田坑里,一层层的铺在坑里,铺好之后把猪粪和人粪浇在上面。就这样,一层鸡毛一层粪一直到把这个坑填满,人再上去把整个坑踩实,填满之后再用稻草盖住并用烂淤泥密封起来。
大概一个月后,生产队会把发酵后的鸡毛挖出来挑到村里的晒场,用前一年准备好的草泥灰拌入发酵好的鸡毛泥里,形成半干。生产队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到晒场上去搓鸡毛泥丸,用手搓成像汤圆大小的鸡毛泥丸后再放在晒场里晾干,晾干之后装麻袋备用。等到水稻抽穗的时候,生产队里的每个社员会在腰间绑一个小竹筐,把鸡毛泥丸装在小竹筐里,一边走一边把鸡毛泥丸塞入水稻根部。通过鸡毛施肥的水稻会长得特别好,而没有通过鸡毛施肥的水稻产量则相差很多。”
“鸡毛换糖”是商业的发源,实际上义乌人的创业一直在“鸡毛换糖”。“双童”也是如此,无论形式发生了多少改变,无论是以前的‘鸡毛换糖’还是现在的做企业,它的本质都没有改变!在参观体验了义乌红糖文化传统之后,客户们也充分了解了义乌红糖文化,并表示要学习义乌人勇于开拓、艰苦奋斗、创新求变的“鸡毛换糖”精神,将自己的事业做好!
接下来,吸管妞将持续推出客户文化节的相关微信推文,敬请期待哦!